Les Misérables两版法语歌词细节(一)(作者:Bluefarewell)

写在前面:

这篇东西是关于音乐剧《悲惨世界》两个法语版本,即1980概念版(下简称OFC)和1991Revival版唱词中的一些小Neta。说起来得感谢Neige给我洗脑,她跑来找我的时候说还不抛弃英文版跟我一块来萌法语版,听几遍下来果然萌,想到关于LM的英译诸多,法译倒似乎没怎么见过,加上前两天和风铃姐闲聊,最后决定写个汇总的,权当抛砖引玉。由于精力和兴趣所限,只总结了和ABC们有关的部分,现贴出来供大家一笑,也顺便为我一波三折的求学路攒RP…………TAT

关于唱词,基本上都是我自己译的,参考的是网络上贴出的OFC和91版歌词,也有参照法英对照版和部分中文版。虽然有些地方为顺口而尝试了押韵,但并未按照可唱版的标准来译。此外,为了句子通顺和结构美观,一些地方也采取了意译+句序颠倒的做法,倒是跟译诗的方法有点像了(虽然以我的水平肯定还做不到译诗这么高级的东西,囧)。由于时间仓促,又非专业翻译,自然会有疏漏和错误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注:所有译名均采用人文社1992年李丹、方于译本。

曲目:

1. Les Amis de l’ABC ( ABC Café )
2. Rouge et Noir ( Red and Black )
3. A la volonté du peuple (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
4. L’aube du juin 6 (OFC, The dawn of June 6 )
5. Souviens-toi des jours passés ? / La Nuit d’Angoisse ( Drink with me/The night of anguish)
6. Tourne, tourne ( Turning, turning, 1991)
7. C’est la faute à……/ La mort de Gavroche /Marius ( Little people/ The death of Gavroche)
8. Epilogue: La lumière / C’est pour demain ( The Light/It will come Tomorrow )

1. ABC咖啡馆
2. 红与黑
3. 人民之歌
4. 1832年6月6日黎明(OFC)
5. 与我同饮/悲伤之夜
6. 时光流转(1991)
7. 都是伏尔泰的错/伽弗洛什之死
8. 尾声:明日曙光

1980版歌词(法语):OFC
1991版歌词(法英对照):Revival

1. ABC咖啡馆

Les Amis de l’ABC, OFC

安灼拉:
六点,时间到了。所有人都在,很好。
朋友们,听我说,
确保没人打扰,每人轮流发言。
你从交易所桥那边回来,
古费拉克,你先讲。

古费拉克:
交易所桥那边一切已部署妥当,
格朗泰尔已等在梅恩便门,
雕刻工和云石工人仍在迟疑,
但蒙特勒伊的泥瓦工将会加入我们。

安灼拉:
拉马克将军去世了。明天我们将为他送葬,
失去了他,祖国的土地只是一座坟墓。

公白飞:
他是人民之子,一位伟大的将军。
即使是皇帝都赞赏他的英勇。

弗以伊:
我们应该为他的理想而战,
他的心属于人民,他已宣告。

安灼拉:
他没有死,
拉马克活在每一个倒下的人心中,
他是一无所有者的旗帜,
巴黎的街道属于我们,
明天,自由将与威权对抗。

弗以伊:
圣安托万区的人们已拿起武器,
蒙特勒伊便门的军火商也与我们一起,
他们在分发子弹,
还有双管步枪。

安灼拉:
卫队仍在监视,还未进行干涉,
只待明天挑起事端。

古费拉克:
第六龙骑联队部署在则肋斯定,
第十二轻骑联队尚在待命,
庞坦区已聚集了三万士兵。

马吕斯:
他们为了一口面包,不惜残杀手足!

安灼拉:
为了明天,
让我们全力以赴,因为我们一无所有。
奋力一搏,破釜沉舟!

Les Amis de l’ABC ,1991

公白飞:
安灼拉!
交易所桥那边一切已部署就绪!

弗以伊:
民众已聚集在梅恩便门。

古费拉克:
雕刻工、云石工们已沸腾,
渴望加入我们。
蒙特勒伊的泥瓦工也会全力以赴。

安灼拉:
朋友们,时机已至。
近在咫尺,敌人伺机而动。
我们要当心,别让酒精冲昏头脑!
酒馆里高谈阔论,再容易不过,
而国民卫队手里,可是真枪实弹!
我们要让心中的烈火点燃,
传遍巴黎的大街小巷。
局势已不容有失,
人民武装起来,会像浪潮汹涌!

*
无论是OFC还是Revival,两版法语台词在细节上都很好地对应了原著,这段唱词“Les Amis de l’ABC”,就是原著第四部《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第十卷《一八三二年六月五日》中的《埋葬:再生之机》这一章。差别在于OFC对于这一段的描写非常详尽,日期、起义前后经过、乃至骑兵联队的部署,都能在书中见到(详细得有点过头,简直是考翻译巴黎地理TAT);1991版对此进行了简化。另外,OFC的古费拉克同志就是勋伯格爷爷自己……

关于拉马克将军的逝世,并不是小G跑来报告,而是直接由大E唱出,然后众人哀悼决心造反。对待拉马克的问题上法版比英语版人性化一些,至少还给了一段实实在在的赞美而不是“拉马克挂了啊哈哈哈哈机会来了”……(Neige说她当年就是看了这一段导致对大E的好感度下降||||)但是调子为什么是那样欢快的啊囧,欢脱得我几乎出戏,尤其是后面“悲伤之夜”里它又出现了一次,简直成了大E主旋律,于是再次一秒出戏……另外,原著里明明一帮富二代们,居然还用“一无所有”这种唱词!咳,不过OFC整体涉及革命的情节都是很激进的(比英文版猛多了),Feuilly那句“他的心属于人民”,直译是“他属于左派”(这句不确定,请高手鉴定),激进得一览无余…………

两版都提到了梅恩便门,这个地方在英语版中被忽略掉了,著名的不争气的大R把男神气跑情节所在地XDD。搞笑的是OFC直接略过这段,还给R洗白了——“格朗泰尔已等在梅恩便门”(难道是因为派来说情的R太不靠谱才导致大家“仍在迟疑”?),看上去跟一个热心革命的大好青年没两样。悲摧的是OFC里的大R只出现了这么一回,后面的情节统统木有,喝酒摔瓶子啦调戏小马啦质问革命意义啦完全消失,就更别说喜闻乐见的ERG一家三口的互动。挽回了在男神心中的形象丢了戏份,这到底是福是祸啊R……

不过,虽然大R角色被砍,上面提到的情节倒是没有完全删掉,只是被其他ABC成员瓜分。比如R&B里和小马的对手戏由向导同志担当,DWM里怀念过去和提出质疑的角色变成了Feuilly(OFC的Feuilly特抢戏),等等。后来的英文版大概就是综合了这些ABC成员在法语原版中的特质创造出了现在这个大家喜欢的R吧:)

91版相对简单一些,也省去了翻译地名的麻烦。据风铃姐说91基本上就是英文版的歌词再翻过去的,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大E劝告众人“酒馆里谈天说地固然容易,对方可是荷枪实弹”的情节。有趣的地方在于“别让酒精冲昏头脑”一句的细微差别,英文版和电影版里貌似E这句话是直接冲着R说的,而法语版是“Ne laissons pas le vin nous monter à la tête.”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即“我们”而不是“你”。看来领袖大人是担心大家都鸡血上头,而不是专门警告某个整天酒瓶子不离手的家伙别喝多了……

2. 红与黑

Rouge et Noir, OFC

马吕斯:
我一生从未见过这景象,这陌生的美丽姑娘,
或是这一切不过是个谎言,就像梦境一场?
我从未梦到过像她这样完美的女郎,
让人找回自己,生命如诗一样。

红,是愤怒的人民,
黑,是大地的希望,
红,是我澎湃的热血,
黑,是没有她的哀伤,我因她而苦,为她痴狂!

她每日午后出现在花园,
那一两个小时,将我不幸的人生照亮。
而当她消失,便带走我所有勇气,
我茫然无知,不作他想,
一切该如何是好,
除了战死沙场?

红,是愤怒的人民,
黑,是满心的忧伤,
红,是我澎湃的热血,
黑,是我无望的爱恋!

公白飞:
马吕斯,你太夸张啦,
爱神自有它的道理,
但它不会把你抛弃。
它会听到你的祈祷的,
只要你真心实意。
明天,你就能再见到她。

马吕斯:
红,是我澎湃的热血,
黑,是我满心的忧伤。

众:
红,是愤怒的人民,
黑,是大地的希望。

Rouge et Noir, 1991

安灼拉:
你迟到了!

若李:
出了什么事,马吕斯?
你莫不是在朝着天使发笑?

格朗泰尔:
喝口酒,跟我们说说!

马吕斯:
或许是吧!你说她是个天使?
原来这就是原因,
她的光芒照亮了我的灵魂,无所遁形!

格朗泰尔:
我的酒瓶都见底了,
马吕斯倒是照见了太阳:
他的小提琴都快跑调了,哈哈哈!
我们正要奔赴战场,
这儿却来了个上情场的唐璜!
这可比歌剧还好看哪。

安灼拉:
歌剧落幕了!
黑夜已经来临,
但人民的声音在歌唱,
这是时代的飓风,在觉醒的人民中央。
若没有献身的觉悟,
就请转过身去,回家歇息。
朋友们,钟声已响起,
是时候了,重占巴士底狱!
红——是愤怒的烈焰,
黑——是愚昧的长夜,
红——是世界的新生,
黑——是弱者的毁灭!

马吕斯:
啊!若你们见到了她,
或许就能明白我的柔情,
一见倾心,甜蜜又忧伤,
啊!若你们能见到,
她凝视我的那一刻,
就能懂得我倍受煎熬的心。
一道激情的光芒便能点燃世界,
有如革命的火焰。

格朗泰尔:
红——

马吕斯:
是我心燃烧的爱火,

格朗泰尔:
黑——

马吕斯:
一刻失去她,我便在地狱!

众人:
红——

马吕斯:
是正在萌生的爱情,

众人:
黑——

马吕斯:
是逐渐熄灭的光芒!

安灼拉:
马吕斯,醒醒!从云端下来吧,收起你的意外之喜!
听这召唤我们的声音,让你的小心灵冷静冷静!
我们是为了更崇高的事业奋斗,
渺小的生命不值一提!

众:
红——是愤怒的烈焰,
黑——是愚昧的长夜,
红——是世界的新生,
黑——是希望的毁灭!

*
在OFC里,《红与黑》这首是出现在ABC咖啡馆情节之前的,91版则大致保持了和英文版相似的结构。老实说OFC安排的这个顺序非常囧,上一首里马律师还跟着安灼拉和小G在街头慷慨陈词呢,下一秒就不知道怎么的碰见女神了,而且抒情还抒得挺乱,照理说红与黑应该是两种对立色,到了OFC这儿,黑色一会儿是忧伤一会儿又是人民的希望。或许是在这一首里群众情感已经被激发起来,所以紧接下来的ABC那首就变成货真价实的“安灼拉和他的副将们”了。

虽然小马一如既往地满口女神女神,不过OFC的安灼拉根本懒得劝他,反倒是万能的ABC政委(等等!)跑过来开导了几句,不愧是知心哥哥公白飞。而到了91版,调戏小马的任务就交给R啦。咳,这段的腔调读起来真是跟任何一首19世纪前期的抒情小清新诗没两样。

好玩的是91的文艺版大E,R跟他乱嚷嚷什么歌剧,他倒是也不恼,还特淡定地顺着R的话茬把这段给接过来了:)歌剧落幕,剧院已经关门了年轻人,但革命还是要闹的啊,连重占巴士底狱这种词都唱出来了,可见法版的激进度。最后劝小马,“Descends de ton nuage!”这句让我一边翻一边笑,本意应该是“别做梦了!”。不过大E用的动词是“降落”,加上字面意思,就被我搞成了“快从云里下来吧,没人关心你寂寞的小心灵”(petit coeur)。虽然也有“没觉悟的人请回家”这种严厉的措辞,但总体感觉上,法版大E对众人的劝导少一些,也更坚定一些,连带着唱词也有了更浓厚的浪漫主义感——或者该说,法版的歌词普遍比英文版要文艺几分啊。

3. 人民之歌

A la volonté du peuple, OFC

安灼拉:
为了人民的意愿,
为了进步的明天,
在心头斟满叛逆的美酒,
致未来,忠诚的朋友!

尽管长夜笼罩,
我们仍愿点燃火光,
为了改变命运,
将大地照亮!

田野正待耕耘,
我们要赢得战争,
荡清人世苦难,
让和平的果实如金色的麦穗,
飞舞在自由之风中。

为了人民的意愿,
为了进步的明天,
在心头斟满叛逆的美酒,
致未来,忠诚的朋友!

尽管长夜笼罩,
我们仍愿点燃火光,
为了改变命运,
将大地照亮!

为了人民的意愿,
我将献身于此;
若要为之牺牲,
我愿从我开始:
愿希望的纪念碑上,
最先刻下我的名字。

众:
为了人民的意愿,
为了进步的明天,
在心头斟满叛逆的美酒,
致未来,忠诚的朋友!

尽管长夜笼罩,
我们仍愿点燃火光,
为了改变命运,
将大地照亮!

A la volonté du peuple, 1991

安灼拉:
为了人民的意愿,
为了进步的明天,
在心头斟满叛逆的美酒,
致未来,忠诚的朋友!
若你的心声激荡,
像那远方战鼓敲响,
为了全人类,
仍有不灭的希望!

公白飞:
我们将筑起街垒,
象征新时代的开端。
我们将踏上征途,
在神圣法兰西大地心间。

古费拉克:
从此我们都是战士,
我们的队伍勇往直前。

众:
为了人民的意愿,
为了进步的明天,
在心头斟满叛逆的美酒,
致未来,忠诚的朋友!
若你的心声激荡,
像那远方战鼓敲响,
为了全人类,
仍有不灭的希望!

弗以伊:
为了人民的意愿,
我将献身于此;
若要为之牺牲,
我愿从我开始:
愿希望的纪念碑上,
最先刻下我的名字。

众:
为了人民的意愿,
为了进步的明天,
在心头斟满叛逆的美酒,
致未来,忠诚的朋友!
若你的心声激荡,
像那远方战鼓敲响,
为了全人类,
仍有不灭的希望!

*
著名的人民之歌。关于这首英文和法文版的差别,E大已经很详尽地写过了。简而言之,从视角而言,英文版的关键词是“你”,而法文版的关键词是“我们”。

前者,热烈而忘我,着眼于听众,是对眼前人的质询,是对是否有决心和信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灵魂拷问,是耳边传来人民之歌时合着战鼓激荡的回声;后者,高贵悲壮,没有质问,没有鼓动,是黑暗中压抑的街垒上降临的一线光明,是披发的天神驾着星星组成的战车,高声说,哪怕眼下夜幕弥漫,哪怕街垒孤立无援,然而,希望终会来临。

(抱歉,一不小心就扯多,也许我太煽情了。)

“为了人民的意愿,为了进步的明天”,这种近似于祝酒辞式的形式两版都没变,差别是91版里加入了ABC众学生的戏份,不再像OFC一样是大E一个人的剖白。在祝愿明天之后,又加入了“为了全人类的希望”这句,把主题再次提升了一个高度。另外纪念碑这一句改由Feuilly来唱,也很符合他的工人身份啊:)Feuilly在英文版和91版中都被定位成了坚定热情的类型,这大概就是这个角色经常是大E替补的原因?

比起英文版和91的革命基调,OFC虽然没有“为了全人类”这样直接的台词,但无论是用词还是配乐风格上来看,它都透着非常浓厚的法国气质。叛逆的美酒、金色的麦穗、和平、自由、忠实的友人……这种理想与至美交织的特点正是OFC所传达的,独一无二。(当然,既然连麦田都出来了,你叫它小清新版大概也是可以的……)

OFC的最后四句(“长夜笼罩”),也是副歌部分,在91的人民之歌里被删去了。然而它却在Epilogue中再次出现(Epilogue的歌词明天贴,跑题一句,法版的Epilogue我非常喜欢,比起英文版毫不逊色,宗教意味更弱,革命和进步意味却增强了),大概是重写歌词时有意重现的部分。

我说过,我第一次听到英文版的Epilogue时,就觉得这个情节的灵感不应该是主的盛世和救赎,而是大E在街垒上那段令人终生难忘的演讲。是这段演讲,奠定了雨果反复强调的“进步”意象,也是这段演讲,昭示了这群可敬可爱的人们,纵使世间苦难都尝遍,被打击被背叛甚至被消灭,却永不放弃的精神。而法版Epilogue把这段独白保留在了最后,或许证实了这个观点吧。
相反,OFC倒是没有最后这段人民之歌复现,只到让叔和小C夫妇重逢后结束。不过它也是有迹可循的,因为,这一首的标题叫做“La lumière”,也就是“光明”。

光明。永远是光明。处决蒙昧,祛除谬见,带来理想。复生,前行,希望,永远美好的名词。从黑夜到白昼,从欲望到良心,从地狱到天堂,从物质到心灵。从七头蛇开始,以天使告终。

后篇链接:

Les Misérables两版法语歌词细节(二)

Les Misérables两版法语歌词细节(三)

广告

Les Miserables:银幕,舞台与小说随想

电影上映之后,看过好几遍,在看的时候总忍不住有原著版,舞台两版,以及电影版的比较,于是零零碎碎地把其中一些想法记录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原著小说和电影都是可以反复观看的,所有的呈现的东西已经固定,但舞台版却不一样,它虽然有固定的框架,但也留给演员一些自由 发挥的空间,表演的细节灵活多变,不同的剧组不同的演员会有很多差异,甚至演出了很多音乐剧剧本中没有,看演唱会录像也不会看到的东西。这里我所描述的只 是我所见过的舞台版片段。

关于版本的一点说明:

法语概念版:1980年巴黎上演的法语版是《悲惨世界》音乐剧的雏形,与现在的舞台版有很大的差异,不过这一版没有留下过录像,这里提到法语概念版主要说的是录音。

舞台版:虽然全世界有不少地区剧院买了版权排过地区山寨版,但这里提到的舞台版只涉及Cameron Mackintosh制作的两个版本——从1985年伦敦首演开始的原版,以及为庆祝二十五周年制作的新巡演版。

关于原著:笔者读的是李丹,方于那个翻译版,所以有一些人名地名用了那一版的翻译,至于很多地方英文名跟中文名串着用了……大家懂的就好。

最后还是要说明:本文是流水帐罗嗦风格,剧透严重慎入。

——————正文——————————

1. 土伦监狱,在小说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只知道Jean Valjean在那里做苦劳役。原版音乐剧的开场,是劳役们忍受着烈日在狱卒的监视下做苦力,或佝偻或匍匐地跪在地上,叮叮当当,敲敲打打,唱着那节奏强 劲的Look down, look down。或许因为现实中的土伦是个海港城市,于是后来Jean Valjean的苦力工就跟船搭上了关系。在新的巡演版中,开场变成了浪花四溅的大船上摇浆,而电影中则是站在水里拉大船。电影开场从海底穿过残破的法国 国旗浮起来的视角很有史诗感,多人拉纤一齐喊号子也很衬开场曲的节奏,就是拉纤的时候囚犯们基本都是仰着望上看的,于是原版舞台的look down, look down, don’t look them in the eyes就显得好像不是那么贴切应景。

不过电影里”don’t look them in the eyes”其实给了我们的男一和男二第一次眼神交流的机会。

之后电影版做的一个很好的细节改动就是一眼万年(喂)之后的Javert警官,为了考察这个凶悍囚犯的力气,让他去扛倒下的桅杆,这算是给舞 台版补了漏洞,舞台版Javert怀疑变身市长的阿让这一笔提到的相当模糊而且缺少铺垫。大力士Jean Valjean扛起桅杆的那一刻伴随着加强的音乐,还是很震撼的。Hugh叔开场的造型也确实给人一种凶悍无比的危险人物的感觉。

* * * *

2. Jean Valjean被主教收留,偷走银器这一段,看过《悲》剧演唱会或者现场的应该知道Jean Valjean在一边偷东西一边逃走的时候还有那声惊世骇俗堪比防空警报似的高音假声took my fliiiiiiii~~~~~~~~ight!(当然也有舞台版V叔不这么喊的),结果刚出门就跟落入陷阱似的直接被群众举着火把围剿(就那一嗓子喊 得,谁都知道你干了无法无天的事还要逃走了),被扭送回来,主教穿着睡衣光着脚出门迎接的场面。电影中的处理当然没这么写意,要更现实更接近原著一些。之 后Jean Valjean的忏悔,在新巡演版和电影中都增加了一点宗教象征物,电影中阿让在教堂中忏悔,身后摆着碎裂的受难像,在巡演版中也有Jean Valjean惊慌失措中抬头看见背景投影出的教堂顶端的十字架,灵魂突然被镇住了一样的感觉。

十分喜欢What have I done电影中Hugh Jackman的表演,Hugh叔一边哭一边唱的感觉让我想到了小说里写的Jean Valjean惊惶、羞愧、痛哭流涕的忏悔。

* * * *

3. At the end of the day是电影中我最爱的片段之一。舞台上掩盖在昏暗暮色中的穷苦人群就像一片蒙着灰尘的影子,你看不清他们的面孔,只有一种深切的社会底层的悲苦。电影却 是把那种沾满肮脏泥泞的悲惨形态清晰写实地呈现出来。”Righteous hurry past”的歌词镜头对应的是以Javert为首的警官在雨中打马匆匆而过。

我一直怀疑导演是不是也从新的巡演版中寻找过灵感——相比原版舞台的抽象写意,新的巡演版的确要写实很多,确实更有借鉴的价值。原版舞台上人 群散去,芳汀和女工在工厂门口领工钱这一幕,在巡演中则是视角从厂外切换到了工厂里,女工们在一条长桌前做工的场面。电影里的处理方式差不多。镜头的运 用,芳汀的服装,都很明确地表现了芳汀因在一群女工中太出挑而被众人嫉妒排挤。

这里另一个补漏就是化身马德兰市长的Jean Valjean之所以会轻率地把芳汀事件交给工头处理,是因为他猛然看见了前来报道的Javert在盯着他。在舞台版中Jean Valjean竟然会不顾芳汀的乞求眼神而匆匆离去,把这个女工的命运轻率地交给工头摆布,这一点偶尔会被人诟病。

* * * *

4. Javert与Jean Valjean再一次的相见多少显得有点喜感,这一段是电影新加进去的,也许要归因于跟前后衔接不紧密的音乐段落加上演员演唱宣叙段的功力欠缺。 Javert怀疑Valjean,上面提过的伏笔在这里衔接上了。舞台版中那段蒙太奇似的runaway cart和市长挺身而出救割风老伯是在芳汀被送医院之后。电影里则是再一次地向原著靠拢,Javert有一个从怀疑到否定自己,然后去找市长认错的过程。

顺便说一下,小说中的Javert被描写成高尚忠诚与阴险狠厉的结合体,无论面对谁都本色不改,而Russell Crowe叔扮演的Javert与市长大人碰面时看上去则是只剩下忠实,脸上写着“有问题找警察”的憨厚风范,颇有一点让人出戏。

* * * *

5. Lovely ladies和Fantine’s arrest与舞台版很接近。与原著能挂钩的细节是舞台上嫖客的殴打虐待换成了往病弱的芳汀衣服里塞雪,不过在原著中是往后背塞,电影里是往前胸塞。相比而言,后者显然要更恶劣一点……

大爱的I dreamed a dream,在电影里被放在了芳汀卖身之后的lovely ladies后面,而在舞台版中是芳汀刚被人嘲笑,被赶出工厂的时候。我非常赞同这个改动,因为后者给人的感觉其实只像是非常不走运地having a very bad day,而前者却是芳汀对自己生活的所有希望全部破灭的时候。这首歌是剧中的名曲,众人皆知它很煽情,但是据我所见过/听过的芳汀,真正能演绎好的其实不 多。一味悲壮愤怒撒狗血的会显得太夸张生硬,不够煽情的又觉得是隔靴搔痒情绪不到位。在电影中,导演本可以借助大屏幕实现舞台上无法实现的一些效果,比如 穿插芳汀的回忆或者其他画面达到渲染和煽情的效果,不过这里导演却没有这么做,他像舞台版一样把所有空间交给了演员,不仅如此他还只给了一个镜头,一个脸 部大特写,这真是对演员的充分信任。还好Anne Hathaway对得起这种信任,她的演唱层次分明,淋漓尽致,不需要穿插其他画面,你就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她整个世界的坍塌,她的回忆,她那一点曾经仅 存的希望,以及希望被现实撕碎之后的,彻底的绝望和麻木。

* * * *

6. Confrontation其实是我觉得Russell Crowe发挥最好的段落,二人的配合个人认为比25周年演唱会还要好一些。

小说中这一段其实Valjean没有反抗就跟Javert走了,只不过他已经打算好了之后逃狱。而在舞台版中Javert警官很没用地被 Valjean一拳打晕,虽然Jean Valjean天生神力,但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警官实在显得很没职业水准。于是在电影版中,Javert警官还是不愧于其职业素质的,剑法不错,不过 Valjean还是成功跳水逃脱。这里看似埋下一个伏笔,那就是Javert警官不会游泳……虽然我觉得这个伏笔其实没起到关键作用。

* * * *

7. 小珂赛特唱云中城堡时候盯着看的街头橱窗里的洋娃娃,也是原著中特别描写过的。顺便提一下,最初的法语概念版这一段小珂赛特唱的是幻想着被一个王子解救, 后来英文版歌词改成现在的“云中城堡”,因为英文词作克莱茨莫觉得小珂赛特这年纪的小女孩还不会幻想男人,哪怕是王子……

Master of the house,电影中这一段褒贬不一,似乎贬的人更多一些。个人倒觉得这段处理的不错,与舞台版差别挺大,但笑点都挺有效的,镜头切换也并不太乱。顺口一 提, Cosette和Colette的笑点是舞台版一直就有的,不过这个笑点舞台版只用了一次,电影里用了三次……

* * * *

8. 说到新歌suddenly,就要说一下此剧灵魂人物Jean Valjean的感情问题(不谈感情人生不完整啊让叔)。十几年前另一个好莱坞电影曾有Valjean爱上芳汀的不靠谱滥俗套路,一直被人嗤笑。小说中的 Valjean生活中在男女之情这方面是个空白,而唯一填补了这个空缺的是珂赛特,Valjean对珂赛特的感情既是父女又似情人,他甚至会为了珂赛特多 看了Marius几眼而吃醋,也会对Marius抢走心头所爱萌生阴暗的嫉妒心。很明显导演有抓住这一点暧昧作文章的意图,尤其是饰演Valjean的 Hugh Jackman正当盛年,那身材怎么都显不出老态龙钟的老人味,于是导演索性让他秀性感,Valjean深更半夜进养女闺房衣冠不整的一幕引起了很多人的 注意,转移重点,导演绝对是故意的……

小说里描写Valjean的这种心理花费了不少笔墨,但是音乐剧的剧本里其实并没有涉及,所以电影除了这种点到为止的暧昧,就是加了一首suddenly,表现Valjean对小珂赛特的感情。这首歌在我看来不功不过,成为不了亮点也说不上败笔。

舞台上Valjean抱着珂赛特离开,紧接着场景转换到9年后的巴黎街头。而在电影中这一段除了加了一首新歌,另外增加了Javert对 Valjean的追捕。书中对这一段时间Javert对Valjean穷追不舍也花了相当篇幅,不过窃以为这一段颇有些鸡肋,虽然与舞台版比用实际行动和 过程表现了Javert执着精神,引出Javert的著名独唱Stars,但实际效果使剧情多了拖沓之感,Javert骑马追徒步奔跑的Valjean也 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 * * *

9. 1832 Paris: Look down,紧接在Stars之后。这一段是我认为全片场面调度表现最好的地方。

『巴黎有个小孩,森林有只小雀;这小雀叫麻雀,小孩叫野孩。
……假使有人问那大都市说:“那是什么?”它会回答:“那是我的孩子。”』

九年后的巴黎,镜头从鸟瞰这大都市的上空降落在了那小野孩身上,跟随着他去看这大都市的细节,一点点地展现巴黎的风貌:巴士底广场巡逻的军 队,旁边聚集着的大批贫民,平庸度日的中产阶级,乘着马车路过的达官贵人,慷慨激昂演说的大学生,各怀心事的听众……这所有的画面都集中在了这一首 Look down中。

于是不得不提一下电影中的小伽弗洛什,基本上满足我心目中原著对巴黎小野孩的描写。 『巴黎的野孩是恭谨、辛辣、横蛮的。他的牙齿怪难看,因为他的饮食差,他的眼睛美,因为他有智慧。』

小说中的小野孩跟巴黎的大学生走的很近。在原来的舞台版中Gavroche通常与酒鬼Grantaire最亲密,而在电影里却是和古费拉克。 在小说中,实际在街垒上跟小G互动最多的其实是Enjolras。印象最深的细节,是Gavroche在街垒上上下下嚷嚷着要一支枪——

『安灼拉耸了耸肩头。
“要等到大人都有了,才分给孩子。”
伽弗洛什趾高气扬地转身对着他回答说:
“要是你比我先死,我便接你的枪。”
“野孩子!”安灼拉说。
“毛头小伙子!”伽弗洛什说。』

在新的巡演中小G和大E的互动比原版更多了一些,当小G爬上桌子大声宣布拉马克将军去世消息的时候,大E把他从桌上抱下来这个细节非常有爱。

小说中的Gavroche是Thenardier家的孩子,Eponine的弟弟,音乐剧中并没有这个设定,不过舞台版中look down一幕,Gavroche特别介绍了Thenardier一家,有的版本中Eponine和Gavroche还会表现出很熟的关系。电影最初泄漏出 来的剧本里有Gavroche在Eponine死后跟古费拉克说:那是我姐姐。不过后来这个细节被砍掉了,电影的篇幅的确不适合掺和进太复杂的人物关 系……

另外,电影里的Look down里也提了一笔Marius的外祖父,虽然关于祖孙的矛盾和Marius他爹的渊源并没有涉及,不过也算是点出了Marius富贵人家跑出来的叛逆青年形象。这也算是后来Marius最终回归家庭,举行盛大婚礼的一个交代。

* * * *

10. 我必须要吐槽一下布景:好像巴黎就缪尚咖啡馆门口这么一条巷子似的,Marius家就在咖啡馆附近,Thenardier打劫就在咖啡馆门口,Javert随便巡个逻就到咖啡馆这儿来了,ABC之友们这集会地方真的像菜场。

另外电影中一脸憨厚面瘫的Javert一把揪着Gavroche的领子拎起来这个细节莫名地让我有点萌。这算是代替舞台版中Gavroche 认得Javert的伏笔么?这与原著中Gavroche对Enjolras揭发Javert奸细的时候说“还不到半个月,我在王家桥石栏杆上乘凉,揪我耳 朵把我从栏杆顶上提下来的便是他”有点异曲同工之微妙的萌感。在电影中这一个微小细节也能算是后来Javert把胸前勋章摘下来放在小G身上这个细节的铺 垫了。

* * * *

11. Red and Black (ABC Café)无疑是被缩减了很多,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承上启下的一点背景介绍了。关于ABC之友,音乐剧只凸显了Enjolras和Grantaire,电 影里倒是还有点古费拉克和公白飞的特写。不过原著中风流洒脱富有幽默感人缘最好的古费拉克在电影里却是更表现得有严肃和悲天悯人之感。原著中理性仁爱的公 白飞在电影里显得有点絮絮叨叨,比如对于Marius拿火药桶威逼军队撤退之后的马后炮唠叨,还有Enjolras把Javert交给Valjean时候 小动作抗议的细节。相比来说,原著中丑陋又绝不靠谱的Grantaire在电影里倒有点原著古费拉克的感觉。舞台版剧本中虽然没有多少戏份,不过在舞台这 个大空间中,不少演员们也能通过自己自由发挥的表演来表现ABC之友们的不同个性。电影就只能跟着镜头走,由于篇幅限制只着眼在ABC之友这个整体上了。

舞台版中Red and Black之后接着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流畅过度到Cosette的In my life,铿锵激昂到儿女情长的转换让人想到原著中第四部的标题——“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德尼街的英雄血”。不过电影版中因为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挪了位子,也就没有这一段音乐的流畅衔接之感了。

小情人相会的院子给人的感觉很有雨果原著的描写,不过区别在于Marius没爬墙没进院子。拍电影漫天放蝴蝶什么的听起来很浪漫,不过实际镜头中似乎并没有怎么吸引眼球。Cosette的闺房也能让我联想到原著中的描写,当然原著中没有半夜衣冠不整闯进来的养父。

* * * *

12. 电影中的Eponine塑造也是介于原著和舞台之间。相比舞台版,原著小说里的Eponine恐怕要自私很多,甚至有一点怨毒,她不仅私藏了 Cosette托她转交Marius的信,而且有意图地将Marius指引进街垒,为的是要和Marius死在一起(原著中Marius本来没有打算去街 垒的)。舞台版的Eponine则要善良无私很多。不过在舞台原版中,one day more里当Marius犹豫不决时,是Eponine拉了他一把,促使他决定跟随起义队伍的,在Thenardier一伙来Valjean家打劫时 候,Eponine尖叫发出警告,这么做她的心理活动是想着害怕Marius以为她伙同Thenardier来打劫。所以舞台原版的Eponine多少也 会表现得有些私心。不过在新的巡演版中这一段唱词,这样的小细节也被剪掉了,于是舞台上的Eponine成为了不求回报善良无私的形象。

电影中保留了Eponine藏信的细节,这一细节对Marius没有追着Cosette而去,而是选择参加起义的缘由仍然有关键作用。

关于Eponine是否应该藏信,这样的细节是否有损这个人物形象,略有争议。个人认为添加这个细节倒是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且不说从小就懂 得欺负小Cosette,并且在Thenardier夫妇身边长大被教导得熟习坑蒙拐骗的女儿如何能这么无私,略有存疑,原著中连后期接近圣人的 Valjean也会在担心Marius会抢走掌上明珠而起阴暗心理,Eponine有这样的私心真的是再正常不过。毕竟她还只是个普通人,并不那么阴暗, 也不是浑身散发着圣光,她只是个无望地坠入爱河中的可怜人而已。

* * * *

13. One day more的剪辑似乎被很多人诟病,个人觉得不功不过。其实作为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展现场面来说,电影基本上都做到了,结尾处稍显凌乱,而且,比起当年音 乐剧以新颖的舞台调度手法来展现类似电影的蒙太奇效果这种创举来说,电影的one day more只能说缺乏亮点了。

缪尚咖啡馆各方汇集,紧锣密鼓准备第二天的起义,其实说起来比原著中看起来更有计划。不过第二天实际参加起义实战的人的确比one day more中展现群众队伍少很多。这里还有Enjolras亲吻某劳动人民大妈的手表现亲民的细节,而在原著中Enjolras唯一的一吻亲的是第一个牺牲 的马白夫老爹的额头。

题外话地说,对于习惯了舞台版的观众,可能在看完One day more之后就有起身去厕所的冲动了,因为舞台版中one day more正是第一幕的结束,是音乐剧史上也常被人引作范例的经典第一幕结尾。

舞台版中虽然提到了要借拉马克将军的葬礼为契机起义,但并无葬礼这个情节,只有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由Enjolras领唱,然后带领着学生走向街头,one day more时振臂一呼,人群汇集,大队行走在街头,第一幕结束,然后第二幕直接开始造街垒。电影则是真的拍出葬礼,表现了一下大场面。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由Enjolras领唱加合唱的形式变成了真的大合唱。不过放在电影的这个背景之下也很让人感动。由几个人的清唱逐渐汇集更多的人声,然后镜头突然转到人 群全景,伴奏跟随着汇集起来的大合唱浮现,让人心为之一振。

“To the barricade!” 这一著名口号在电影中响起。虽然大闹葬礼,引起与军方的流血冲突,比起原著里默默盖起街垒来说显得有失策略,不过在电影中以这样的方式展现激烈冲突和大场面确实也很容易理解。

* * * *

14. Javert警官充当奸细和被小Gavroche揭发与舞台版差不多,不过被揭发之后的反应,舞台版警官只是嘴硬一下,跟学生打打嘴巴官司,然后直接被 Enjolras下令绑了丢一边。原著中警官是认命地完全没反抗。电影则还要特地表现一下警官的顽强挣扎,先让Javert冲着那太阳神一样的 Enjolras脸上来一拳,然后让太阳神反过来一棒把一脸忠厚老实不怒而威的警官打晕……这个全无必要的细节舞台版没有,原著更没有,于是我不厚道地猜 测是不是导演看书里对Enjolras的美貌描写太神化,忍不住想冲这高岭之花脸上来这么一下子把他打入凡尘么,但私心又说其实电影版的Enjolras 已经不那么神化和高高在上了,这一个细节只能说充分显漏了导演的恶趣味吧……

之后的街垒差点沦陷,Marius拿火药桶以玉石俱焚威胁勇退军队,Eponine为救Marius挡了枪口,这都是舞台版中没有,取自原著 的情节。最初剧本里小Gavroche对古费拉克说“她是我姐姐”还是被去掉了,只留下了Gavroche一个流泪的镜头,估计编剧也觉得这么写会很让人 摸不着头脑。之后Gavroche送信给Valjean与原著一致,原著中Marius要小G去送信是为了让他离开街垒,舞台版中也有在Enjolras 下令“让妇女儿童和为人父者离开”时,有学生硬把小G扛走的细节,可惜这伟大的小野孩却像是街垒上的小牛虻,自己偏偏总要飞回来。

顺便说一下Gavroche那首”little people”,在原版的法语概念版录音中这首歌原来叫“都怪伏尔泰”,歌词就是雨果小说的原文,这首歌当年曾经发行过单曲,登上过法语流行榜首,可以说 是《悲惨世界》法语概念版录音中最著名的歌。这首讽刺意味的儿歌在英文版中改成了小大人卖萌的”little people”,最初的伦敦版”little people”还基本保留了完整的一首歌,不过后来就越来越缩短,到现在这歌基本上没有了,沦为过场。在前些年的百老汇第一次复排中小G牺牲时唱的也不 是”little people”,而换成了一首用”look down”里Gavroche主题做调子的叫做”ten little bullets”的歌。

* * * *

15. Drink with me,在原著中是诗人让•勃鲁维尔的那首长长的情诗(勃鲁维尔也是原著中街垒上第一个牺牲的),在舞台版中是Feuilly领唱第一句的一首歌唱逝去时 光、歌唱生活和友谊的歌。在电影中领唱的却是舞台版里负责质疑的酒鬼Grantaire。舞台版中,这首歌里还有女声重唱部分,不过电影中比较忠实原著, 街垒战士中没有妇女,于是负责重唱部分的是Gavroche的童声。有一个小细节:舞台上的Enjolras一般是不参与合唱这首歌的,电影里却给了 Enjolras在街垒后若有所思跟着轻声合唱的镜头,让人觉得Enjolras多了一分温情,不过在原著里,Enjolras是只会在街垒的某个角落喃 喃念着他唯一的情人“Patria”(祖国)的人。

关于剧中非常有名的bring him home,其实在最初本来不应是bring him home这个调调。这里要提一下原著描写里Valjean读Marius信时的阴暗心理——电影版这里只显漏了一瞬,在书中这个心理活动描写得要更深一 些。其实舞台版创作团队最初就像要表现Valjean对Marius的嫉妒和阴暗心理,于是是为了让舞台版的Valjean看起来不那么圣人,他们曾经构 思过一首叫做Night Song的歌,是Valjean在街垒上对入睡的Marius唱出的心理活动,不过,这首歌在原来的法语概念版中并没有,是勋伯格先写曲子,然后克莱茨莫 再填词,而等这曲子写出来的时候,大家发现这歌调子完全不阴暗,而是像在宁静地祈祷,于是克莱茨莫就把歌填成了Bring Him Home这样子。这歌太适合Colm Wilkinson唱,可以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等他试唱完之后,整个创作组似乎都非常满意这个效果,结果原来构思的”Night Song”反而再没有人提了。电影中Valjean对Cosette的情感依恋,以及对Marius的敌意这样的感情线索有这样细微的体现,不过还是被街 垒上那首神圣祈祷般的Bring Him Home冲淡了。

舞台版中Valjean坐在街垒上,一束光从天空投下,他看着脚下倒头入睡的Marius唱完bring him home,而电影里的Valjean是在屋子里不知所谓地走来走去,就好像他茫然失措地四处找调似的,此处只能对Hugh叔表示无比的同情……

* * * *

16. Final Battle。小Gavroche之死总是把悲壮推向高峰的一个情节,尤其是在电影中他刚刚唱着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把众人的情绪鼓舞起来之后,更增添了虐的感觉。不过电影中Gavroche捡弹药处理得很莫名,让人觉得小娃儿死得实在不值。

Enjolras那声”until the earth is FREE”在舞台版中也是一个高潮,最初的英文版中,尾音那声“FREE”一般都是不带唱的怒吼出来,后来的很多版本中这句变成了普通的唱出来,而电影的 处理方式则是近年来伦敦大E的处理方式:用拉长的高八度的高音唱出来,很有show off的效果。

之后的决战是原著的减缩版,让人联想到从不吝惜笔墨的作者那简短又惨烈的一句交代『博须埃被杀死了,弗以伊被杀死了,古费拉克被杀死了,若李 被杀死了,公白飞正在扶起一个伤兵时被刺刀刺了三下,刺穿了胸,只朝天望了一眼就气绝了』,最后只剩下开了外挂的Enjolras与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 Grantaire共同赴死。

原著中的Enjolras连死的时候都开着外挂,身中八弹屹立不动,只有头垂下。舞台上街垒转过来展示的仰面倒挂躺红旗的Enjolras, 以及街垒下已死的小Gavroche,是全剧最震撼人心的造型。电影则是折中处理,既保留了原著的赴死情节,也有向舞台版致敬的扯红旗倒挂的镜头,虽然我 觉得这样的处理在电影里看起来有一些不伦不类。

之后的bring him home乐队间奏,导演本来也是想直接致敬舞台,展示倒挂的Enjolras和死去的小G,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这一段只剩下了Javert摘下胸前勋章别在小G身上。

如果按照原著和舞台版的形象,Javert是不是有这种怜悯心很值得怀疑,不过对于电影版来说,这也的确可以当作Javert内心软化以致最终自杀的一个推波助澜。

* * * *

17. 空桌空椅空对凄凉,导演依旧是只有大脸特写镜头,虽然Eddie同学的表现非常不错,但熟悉舞台版的人大概都在期待这一幕至少真会有phantom faces at the window, phantom shadows on the floor出现。原版舞台上的Marius一人坐在咖啡馆空荡荡的桌椅前唱,后面ABC之友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出现,甚至还会坐下,摆出平日咖啡馆众人的造 型,回忆浮现,恍如昨日。新的巡演版中这一幕却是在满目疮痍的街道上,地上有turning中的妇女放在那里纪念逝去学生的蜡烛,最后ABC之友的灵魂出 现时各自站在一支蜡烛后,端起蜡烛,然后吹熄,慢慢地退出舞台,最后一个退出的是Enjolras。

小说中的Marius对于这段回忆只是淡淡带过,没有这么深沉痛苦的描写,音乐剧中的这首歌实在太出色,给Marius这角色博了不少好感。据伦敦原卡Michael Ball说这歌本来有被删去的危险,是他坚持一定要把这歌留下来——他的选择真是太明智。

18. Finale,尾声。舞台版是Fantine和Eponine出来迎接Valjean上天堂,这里Eponine的出现一直让人很莫名,也许只是因为这里想要两个女声来唱和声会更和谐。电影里换成主教来引导Valjean这个改编让人觉得最合适不过。

最后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reprise展示的是千万群众汇集在巴士底广场上一座巨大的街垒上,逝去的人们摇旗高唱着somewher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镜头同时展示了巴黎城中很多街道都筑起了街垒。

虽然电影的末尾并没有特别表明,但从最初的剧本和主创人员访谈中都可以看出,这一幕想要表现的是1848年二月革命的场面,那一个月巴黎人民 在城中大小街道上筑起了不计其数的街垒,巴黎真正变成了街垒的海洋,结果是兵不血刃逼得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退位,终于完成了1832年起义未达成的目 标。

电影的Finale歌词也把they will walk behind the ploughshare, they will put away the sword改成了WE will walk behind the plough share, WE will put away the sword。虽然有那么多看似白费了的努力,白流的鲜血,但世界在这些冲击下总不是无动于衷的,正因为这些冲击它才在turning中缓慢进步,一步一步 获得阶段性的成功。也许对于无宗教情结的人来说,they will live again in freedom in the garden of the Lord并不能给人安慰,而电影结尾所喻示的真实世界才更给予人对于追求光明的希望吧。

《悲惨世界》获得三项奥斯卡金奖

第85界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获得八项提名的《悲惨世界》最终捧走了其中三项:最佳女配角(芳汀-安妮·海瑟薇),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以及最佳音响效果。

除以上三金之外,《悲惨世界》之前获得的奥斯卡提名还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冉阿让-休·杰克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歌曲(Suddenly)。

《悲惨世界》将于2月28日起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

《悲惨世界》今年十月在多伦多开演,Ramin Karimloo领衔

加拿大Marvish制作公司近日宣布了2013-2014演出季,《悲惨世界》打头阵,除此之外还将有Once,《阿拉丁》等剧目陆续上演。

《悲惨世界》将于2013年10月在多伦多Princess of Wales剧院开演。主演Jean Valjean的演员已经选定英国西区著名音乐剧演员Ramin Karimloo。多伦多是Ramin Karimloo的家乡,不过这次将是Ramin第一次回家乡主演音乐剧。

消息来源:broadwayworld.com

《悲惨世界》正式定于2014年3月重回百老汇

2月19日,Cameron Mackintosh正式宣布新版《悲惨世界》(即,为庆祝25周年制作的新版,与原版在舞美和编排上有很大不同)将于2014年3月回到百老汇。目前演员和剧院尚未确定,不过已经预定新版会在Shubert所属的一家剧院上演。

这将是《悲惨世界》第二次百老汇复排。《悲惨世界》原版于1987年在百老汇首演,2003年闭演。2006年第一次复排,2008年1月闭演。

2006年的第一次复排总体上与原版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而这次25周年版带来的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复排版”。

为庆祝25周年制作的新版2010年开始巡演,2010年末登陆北美,目前仍在美国各地巡演中。

另外,《悲惨世界》目前也正在韩国和日本上演,并将于2013年10月重回加拿大多伦多,预计上演地区还将有澳大利亚等。

消息来源:

《悲惨世界》官方网站

Playbill.com

《悲惨世界》电影发布中文海报,2月28日内地公映

《悲惨世界》电影发布中文海报(上图),并将于2013年2月28日开始在内地公映。据悉,电影引进将采用英文原声,不会有配音版。

砂糖菓子兔的《悲惨世界》画册(转载)

授权转载@砂糖菓子兔 的Les Miz同人画。

*正剧画册*

 photo LM22_zps7abd65fb.jpg
 photo LM21_zpsc1e6f660.jpg
 photo LM20_zps01db3ffc.jpg
 photo LM19_zps2a9d568e.jpg
 photo LM18_zpsedc88f8c.jpg
 photo LM17_zps99c8cbff.jpg
 photo LM16_zpsc2f7e930.jpg
 photo LM15_zps3dbb845d.jpg
 photo LM14_zpsf92af277.jpg
 photo LM13_zps5a173e54.jpg
 photo LM12_zps8d8d557b.jpg
 photo LM11_zpse708bdcb.jpg
 photo LM4_zps3411bed4.jpg
 photo LM10_zpsaf1cec7c.jpg
 photo LM9_zpse90c37a2.jpg
 photo LM8_zps2040b3fe.jpg
 photo LM6_zps6cc27188.jpg
 photo LM5_zps1fbfde02.jpg
 photo LM7_zps126d4b1d.jpg
 photo LM3_zpsaf7bb027.jpg
 photo LM2_zps0ddafa84.jpg
 photo LM_zps49a279b6.jpg

*人物系列*

据说原型是Killian Donnelly的Enjolras(金发)

Earl Carpenter的姜饼人主教(25周年)

Earl Carpenter的Javert

Philip Quast的Javert

 photo PQjavert_zps69f0c0f8.jpg

*花絮和恶搞*

西区卡司在Olivier奖上表演

 photo olivier_zpsc4172b38.jpg

ABC boys说圣诞快乐

 photo merryxmas_zps8207eea0.jpg

新年快乐 to 西区卡司全体

 photo westendcast_zps09aa40c7.jpg

Confrontation的真谛

 photo confrontation_zps3e18a8f8.jpg

由一道英国名菜“仰望星空”想到的Stars

《悲惨世界》电影获得三项金球奖

2013年1月13日,第70界金球奖揭晓。饰演芳汀的安妮·海瑟薇获得最佳女配角奖,饰演冉阿让的休·杰克曼获得音乐剧/喜剧类最佳男主角。《悲惨世界》电影获得音乐剧/喜剧类最佳影片。

《悲惨世界》在此界金球奖上共获得四项提名,其中只有原创歌曲奖(电影新歌Suddenly)没有最终获奖。

冰上《悲惨世界》(作者:裘卡Juca)

比赛节目

选手 赛季 类别(短节目SP/自由滑FS/自由舞FD)

选段(不一定全对哈)

Todd Eldredge 1990/1991 FS
At the end of the day—I dreamed a dream—Master of the house—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DczNDky/v.swf

Hough & Ladret 1991/1992 FS
Look Down—At the end of the day—I dreamed a dream—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zM5MDIw/v.swf

Nicole Bobek 1992/1993 FS
On my own—Lovely ladies—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zE1MTky/v.swf

Laetitia Hubert 1993/1994 FS
Look Down—The Final Battle—Lovely ladies—On my own—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zE1NDIw/v.swf

Todd Eldredge 1997/1998 SP
The Final Battle—Master of the house—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DczNjIw/v.swf

Brittney McConn FS 1997/1998 FS
Look Down—At the end of the day—On my own—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5ODQ2ODAw/v.swf

Pechalat & Bourzat 2005/2006 FD
Epilogue—At the end of the day—First Attack—Epilogue—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Repris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DczMzQw/v.swf

Vise & Trent 2006/2008 FS
Who am I—Look Down—Waltz of Treachery—On my own—The Final Battle—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zcyMjUy/v.swf

Aki Sawada 2007/2008 FS
Look Down—At the end of the day—I dreamed a dream—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kxMTQ1MjIw/v.swf

Min-Jung Kwak 2009/2010 FS
Look Down—At the end of the day—I dreamed a dream—On my own—Lovely ladies—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DcyODEy/v.swf

Moore-Towers & Moscovitch 2010/2011 FS
Look Down—At the end of the day—I dreamed a dream—Waltz of Treachery—Bring Him Home—The Final Battl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gyNjc5MzQ0/v.swf

Sonia Lafuente 2010/2011 FS
Look Down—Building the Barricade—On my own—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jU0MDQ0/v.swf

Tobias & Stagniunas 2010/2011 FD
Who am I—At the end of the day—On my own—One day mor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zQ0MTA0/v.swf

Cannuscio & Lorello 2011/2012 FD

Look Down—At the end of the day—On my own—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Repris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5NzQzODM2/v.swf

Jonathan Cassar 2012/2013 SP
Who am I—I dreamed a dream—Bring Him Hom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A4NjIwOTgw/v.swf

Yuna Kim 2012/2013 FS
Building the Barricade—Who am I—Master of the house—On my own—Red and Black-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repris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Q2NTYyODI4/v.swf

Jeremy Abbott 2012/2013 FS
Bring Him Hom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c5MTM4NTMy/v.swf

表演节目

表演节目的话就太多了,只列三个比较有名的选手吧:

Paul Wylie – Bring him hom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Dc2ODAw/v.swf

Michelle Kwan – On My Own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Dc0MjAw/v.swf

Kurt Browning – Bring Him Home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DkxNjUzNjg0/v.swf

《悲惨世界》将于2014年重回百老汇

近日,制作人Cameron Mackintosh在一篇有关《悲惨世界》电影的报道中亲口确认该剧将于2014年重归百老汇。

在此之前,就曾有消息透露目前正在美国巡演的新版会回百老汇演出一段时间,但当时并无官方的确切消息。如果2014年能重归百老汇,将是《悲惨世界》在百老汇的第二次复排。

消息来源:Broadwayworld.com